在各种骗局面前,有的人可能觉得,反正也不损失什么,就看看到底会有什么发生。但后来发生的事实说明,想在网上套取人们个人资料的,可不只是加拿大政府。今年的诈骗案件中有70%是利用互联网实施的。
为了避免深陷骗局,最好的办法就是教育自己,提醒你的朋友和你至爱的家中老人。老人不仅容易轻信,在是掌握各类技术最差的人了。
托儿:吃饭、喝酒或者购物消费之前,很多人会先在网上查一下别人的在线点评。这有可能会招致诈骗。很多时候,人们可以恶意利用Yelp、Trip Advisor等媒介,通过“托儿”的手法,虚假宣传产品或生意。
意见:要把所有的点评都看完,才可能得出全面的结论。也要去别的网站,比如BBB.org获得更多的评论。从点评中使用措辞等细节上,可以看出有些点评来自“托儿”,是假的。
小猫钓鱼:不法者冒充别人,在社交媒介或在线交友网站上,或拉拢关系或直接诱骗受害者提供个人信息。
意见:为 了隐蔽(不会在交友网站留下痕迹),不法者会要求使用第三方电邮或短信服务进行对话。他们通常会称是本地人,但目前在国外旅游、居住或工作,最终会要求你 汇钱或提供信用卡资料,因为亲人急病或是钱包被盗等原因。你可以用google搜索对方的头像或其他图像,很有可能会立即发现他的“钓鱼者”身份。
生意借款骗局:素不相识的人向你伸手讨要少量的资金援助,并承诺将来有丰厚的回报。需要留意的是,有的不法者甚至可能会以高中同学的身份出现。
意见:“骗 子已经不再单纯利用电子邮件,而也到Facebook、Twitter、LinkedIn和YouTube社交网络。注意一些过度宣传语诸如“有大事要发 生”等,不要回应通过社交网络或短信发来的投资或股票的消息。抵制诱惑,不要转发诸如“将要暴涨的股票”等信息,从你的社交网络中删除疯狂推销投资的人。
网友骗局:这个骗局的布局是很巧妙的,很像“披着羊皮的狼”故事。有人会进入一个聊天室或在线社区论坛,假装和大家有共同的关切点,如宗教、国籍、文化等,然后利用建立在共同关心问题之上的信任优势下手。
意见:警 惕风险很小或根本没有风险的高回报承诺。规律没有例外,高回报意味着高风险。有人(通常是新加入的成员)在你的群里开始谈论如何通过特殊的只有他才知道的 投资方法获得财富。不法者通过种族、宗教、职业、兴趣或其他共同关切点来获得信任。有时,太爱说“赚大钱”的事会引起别人的警惕。
磕泊(curber):如果想通过本地Craigslist、无牌汽车经销商或是通过你的社交圈从别人手里买车,需要提防。通常,不法者可能会篡改汽车记录,把仍在扣押期的车、事故车和其他不能交易的车卖给你。最坏的情况是,汽车其实是偷来的。
意见:他们出售很多汽车,但留同一个电话号码。会问你“你要哪辆车?”不法者会说是替一个朋友卖车,还会讲些伤心的故事。他们也会设法使你必须很快作出购买决定, 并要求你和他们在某停车场见面。一般要求付现金。在车辆移交表上他们也可能会要你说谎。一定要查看车辆证件上车主名字和住址是否和卖车人相符。请记住,如 果价格异乎寻常地低,它很可能是骗局。
彩票诈骗:这是一个需要让老年人了解的骗局。您会收到一封信,称你已经赢得数以百万元,但你必须先付30元“处理费”,还要提供个人信息。这样,你不但会失去付掉的30元,还会很可能会被骗子再次盯上。
意见:“不要为任何奖品做任何前期支付。合法的奖金绝不会要求你支付任何费用。要警惕可疑的免费赠品。一定要记住,异乎寻常的好事,通常可能是骗局。卑诗消费者权益保护协会提醒省民,须和容易轻信的家人讲解如何防范骗局。
Insta骗局:如果你使用Instagram或Facebook等社交媒介,你可能已经见过这些骗局。要记住,太好的事就是假的。这些骗子会在某种竞赛或是有奖问答等活动 中贴一个链接,引导你到另一个网页做一个小测验,试图获取您的信用卡信息。有时他们会要求你分享或点赞,以便诈骗更多的人。
意见:“如果发帖人个人介绍中提到“赠品”或“免费”,很可能就是一个骗局。如果发帖人发的帖子都是关于免费东西的图片,它可能是诈骗者。如果图片重定向到一个表单,不要共享你的个人信息如电子邮件地址或密码。要警惕那些可以免费为你增加粉丝数量的自动like和follow应用程序。
不明身份的来电:突然接到从微软或者任何别的公司,告诉你你的电脑已经被黑客入侵或注射了病毒,然后要求你迅速汇钱给他们。
意见:“收到不明身份者来电,应该先问来电者的姓名和其他资料,要对方的电话号码以供回拨,然后结束通话。如果对方声称是某个服务公司,可搜索其公司网站上的联系人,留意网上公布的骗局警示。还可以在BBB网站上检查。永远不要泄露信用卡资料或把钱汇给一个陌生人。
伪装欺诈:这是较难识破的骗局,骗子的得手率相当高。骗局针对企业。一个做“虚拟主机、网站域名注册或商标文案服务”的 “被授权”的服务提供商,会声称自己提供了某项服务,并寄出发票或账单收费,同时威胁如不支付将要找讨债公司要钱。
意见:这种勒令式要钱使受害人感到紧张。如果你没有听说过这个服务商,应该可以判断出它可能是欺诈性发票。如果企业有自己的授权供应商名单,采购员和会计有严格的管理,这种骗局很容易被识破。
名人八卦垃圾邮件:我可以向你保证,贾斯汀•比伯一直没有变性。所以,如果一个网站有到一个关于金•卡戴珊的新的同性恋爱人的网页链接,这是一个骗局,会把你重定向到一个测验网页。通过诱骗,使你点击名人八卦类内容,他们要么收到点击收入,要么给你的电脑插入恶意软件。
意见:社交媒体网站上的视频或内容,如果是名人丑闻之类的,不要轻易点击。首先需要检查它们是否来自受信任的来源。不要因为在微博上看到某名人死了就相信某名人真的死了。不法者通过耸人听闻的标题来骗取点击。不要帮助他们。
除了这十种骗局,还有其他无数的骗局,比如在购物场所发生的身份资料泄露,比如假慈善机构骗取善心捐款等等。
对于任何好得过分的事都要多加小心。有时,简单地在网上搜索一下就可以判定是否骗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