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美国侨报网编译报道,几年前,蒙特利公园取缔了街面上原本用于零售却经营职业介绍所的店铺。那时,找工作的华人只能挤在街道上,边等待边抽烟。现在,多数职业介绍所都把店面开到楼上或者购物中心里,严格遵守地区法规。全市现在约有20个这样的职业介绍所。
“星星中介”(Xing Xing Employment Agency)里贴着好几份工作信息,有田纳西州月薪3000美元的司机,也有德州月薪3300美元的快餐厨师。街上周围几家的职业介绍所列着新墨西哥州、犹他州、内布拉斯加、科罗拉多和威州的招聘岗位。州外工作的薪水要高于当地工作,而且通常都包吃包住。
想要找工作的华人要先交中介费。一般来说,餐厅或按摩店的工作要交40美元,家政服务要交80美元。交通费一般也要求职者自己承担,除非工作时间不超过6个月。
“不管你在美国何地,只要打个电话就能招到一个保姆或者餐厅服务员,”加州大学圣巴拉拉分校(UC Santa Barbara)研究亚裔美国人的教授赵晓剑(Xiaojian Zhao,音译)称,“这些职业介绍所就像少数族裔经济中的劳工分配中心一样。”
有关部门很少对华人职业介绍所进行处罚。不过,今年1月,休斯顿几家中介的老板因给墨西哥和中美非法移民提供工作而被捕。
美国劳工部(U.S. Department of Labor)官员已经去过蒙特利公园的几家职业介绍所,普及有关法律知识。发言人称,联邦调查员发现,有些雇佣移民的中餐馆违反了加班费和最低薪水的规定,支付的薪水少得可怜。
这些职业介绍所在某种程度上赋予了移民选择的权利。他们可以轻松离开不满意的工作,回到蒙特利尔公园,再试试其他工作。尽管这些薪水低于美国标准,但仍然比中国多得多。
“提供食宿吗?机票多少钱?200美元?单程?好吧,感觉还行,”一名男子站在“星星中介”外,与一家餐馆老板交流道。
这名男子刚从中国东北来美,很快就在宾州找到了一份工作,不过他自称连宾州在哪都不知道。
几乎所有找工作的人都是华人,不过也有一些拉丁裔发现了这些中介。一天午后,三个危地马拉的男子走出嘉菲尔德街(Garfield)“阳光中介”,即将前往西科维纳市一家中餐馆做洗碗工。
嘉菲尔德街一家小型购物中心内有3家职业介绍所,陈的中介是三家中生意最好的。
陈幂幂(Mimi Chen,音译)现年43岁,是中国一家护理连锁学校的老总。波浪长发和大眼镜看起来很过时,但陈的衣着非常潮。她称自己的客户来美国是为了赚钱,她的任务是帮他们完成这个目标。
“我帮他们解决麻烦,给他们开辟一条新的大路,”陈称,“这对新移民来说不容易。”
陈称,她做中间人不违法,如果用工老板违反了劳工法或者移民法,“那是他们的问题”,求职者也有选择工作的权利。
“如果你想做这份工,那就去做。不喜欢,我再帮你找别的事干,”陈称。
老板们简明扼要地说出用人条件:只要女人,面容姣好者,一定要年轻,不能来自某个省。相当多的用工协议都是通过电话完成的,所以双方都靠陈的评价。她随意给出建议,通常就像女校长一样斥责,让移民减低期望值。
“如果这家店很好,他们干吗要雇佣毫无工作经验的人?”她告诉一名想找按摩工作的女子,“所以,你应该先去好好学学,然后再跳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