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移民国家,加拿大的各种社会问题比如住房、医疗、教育等等都和移民政策息息相关。
此前,社会上长期流传着一种观点,认为新移民的涌入是推动加拿大房价持续攀升的罪魁祸首。然而,如今一项最新的研究结果横空出世,或许将彻底扭转人们的这一固有认知。
移民对房价的影响只占11%
那么移民对房价影响到底有多大?一份最新报告指出,其占比不足11%。
据当地媒体7月21日报道:2025年6月,由加拿大移民部和统计局联合发布的一项新研究,首次系统梳理了“新移民增长”与“房价与租金上涨”之间的关联。
这项研究使用了2006、2011、2016、2021四轮人口普查数据,追踪了全国近2000个市政单位中新移民数量变化与房价、租金的动态关系。
虽然移民确实导致房价上涨,但它并不是唯一的驱动因素。
核心结论是:
- 2006–2021年间,新移民流入对全国中位房价和租金上涨的贡献约为11%;
- 在大城市中,这一影响更强,例如在人口超过10万的53个大城市,移民流入对房价上涨的影响可高达21%,对租金上涨则为13%;
- 然而,在更广泛的层面上,移民对住房成本上涨的“解释力”是有限的,近九成涨幅源于其他结构性因素。
注:研究采用了固定效应(FE)与固定效应工具变量(FE-IV)两种模型。后者为主模型,更能排除干扰因子,例如经济繁荣地区更吸引移民、这些地区本身也房价更高等。
具体数据包括:
在FE-IV模型中,新移民增长1%带来房价上涨0.143%、租金上涨0.045%;
与之对应,2006至2021年五年期平均房价涨幅为18.5%,新移民增长为13.1%。
换算后可得,移民对涨幅贡献为2.5%~11%。
这项研究意义重大,首次以严谨数据回击了近年来“移民导致房价飞涨”的简化说法。此外,新移民反而还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建筑行业的人力短缺,尤其在基础设施与住房施工领域,有助于增加供给,而非一味“制造需求”。
移民对大城市住房成本影响显著
具体来说,移民对住房成本的影响在较大的城市更为显著。在人口超过10万的53个城市中,新移民的数量约占总人口的 82%,新移民的增加贡献了房屋中位价上涨的21%和租金中位价上涨的13%。
这种差异凸显了移民在多伦多、温哥华和蒙特利尔等城市中心的集中定居模式,这些地方的住房需求已经很高。
研究强调,移民对房价的影响因地区和时期而异。在安省、BC省和魁北克省等吸引最多移民的省份,移民增长与房价之间存在统计学上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在安省,新移民数量每增加1%,房价就会上涨 0.034%,租金就会上涨 0.015%。
在BC省,新移民数量每增加 1%,房屋价值上涨0.025%,租金上涨 0.023%。
相比之下,阿尔伯塔省和大西洋省份等省份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相关性,反映了经济状况和住房供应的差异。
谁才是真正推高房价的主因?
如果不是移民,是什么让加拿大的房价水涨船高?报告和专家均指出,以下因素构成了影响力更大的“系统性根源”:
供应受限是关键阻力
- 加拿大多个城市实施严格的分区管制,限制中高密度住宅建设;
- 土地审批流程冗长、开发税费高昂、建材成本持续上升,导致开发商意愿下降;
- 地方政府审批进度滞后,削弱了新房供给能力。
利率与金融投机的催化
- 超低利率时期,投资者与投机者涌入房地产市场,推高了价格;
- 租赁回报率低于房贷成本,加剧空置现象和“炒房行为”。
收入与房价脱节
- 居民工资增长长期滞后于房价涨幅;
- “中产也买不起房”成为现实,推动社会焦虑加剧。
政策目标摇摆与责任错位
- 联邦负责“移民与财政”,省市负责“建房与规划”,但各级政府缺乏协同;
- 可负担住房项目缺口巨大,公共部门参与建设意愿不足。
从上述结构性因素来看,加拿大的房价上涨是长期制度性缺陷、供需错配和资本行为共同作用的结果。
归根结底,“以开放姿态欢迎移民”和“努力实现可负担住房”这两件事,并非从一开始就注定相互对立、不可调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