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400-805-9018
为什么61%的美国女人生孩子都不疼?

这两天,陕西榆林产妇跳楼事件引发社会热议!


8月的最后一个晚上,第一次生孩子的陕西绥德县女子马某,被临产痛苦折磨约10个小时后,从分娩中心的待产室走至备用手术室,从5楼跳下,结束了自己即将27周岁的生命。她一同带走的,还有腹中胎儿。


榆林一院两次说明均表示:主管医生多次向产妇、家属说明情况,建议剖腹产,家属均明确拒绝,坚决要求顺产。


但这一说法遭到家属方驳斥,产妇丈夫说,曾两次同意剖但遭医生拒绝。产妇姑姑表示:医院声明“基本都是假的”,根本就没说剖腹产让家长签字,一直都说是好着呢。产妇母亲也称:医院血口喷人!我怎么可能让女儿痛到寻死!

 

导致这一悲剧的原因何在?如今仍是“罗生门”。


目前唯一能确认的就是,榆林这位产妇,在漫长而痛苦的分娩过程中,曾经寄希望于剖腹产能减轻痛苦,几次要求而不得之后,情绪失控跳楼身亡。


悲剧已经发生,不可逆转。但可以试想一下如果这位孕妇是在美国,可能会是截然不同的结局。


美国生娃:61%的孕妇采用无痛分娩


说起国外生娃,不得不提无痛分娩。美国妊娠协会(一家专注于产妇生育的非营利机构)列出了无痛分娩的好处(benefits):


1. 产妇能在漫长的生产过程中得到休息。

2. 通过减少产妇生产时的不适感,让她们有更积极的生产体验。

3. 通常情况下,注入麻醉药物后,不会让产妇失去警觉,还能保持体力生产。

4. 如果注入麻醉药物后进行剖宫产,同样能使产妇在保持清醒的同时,有效缓解恢复期间的疼痛。

5. 当其他方法都不奏效时,无痛分娩能帮助产妇应对生产过程中的疲劳、烦躁和沮丧情绪,让她们休息放松然后蓄积力量后进行生产。


“无痛分娩”在国外相当普遍。


一位在美国采用“无痛分娩”技术的中国妈妈回忆起生产第一胎的过程,感慨在国内跟在美国生产就是“在地狱和天堂的差别”。


她弓着背直接侧卧,五分钟打好了麻醉;直到破水前,都觉得宫缩的疼痛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


破水之后,宫缩剧烈了很多,疼痛也加剧了,从打麻醉到生完这10个小时,这位妈妈自行加了6次麻药的剂量,觉得特别麻,两条腿根本不是自己的,也渐渐地感觉不到宫缩,连宝宝出生时也觉得是比较顺畅地“冲出来”。


直到下床排便,麻药劲儿过了,才开始感到缝合的伤口加上宫缩的疼痛。


至于无痛分娩可能影响母乳喂养、引起头痛腰痛等问题,分娩后产妇低血压、不能马上行走、增加分娩时发烧等消极影响在她身上没发生。


但比起在国内顺产的妈妈,她庆幸少受了很多罪。听起来是不是很羡慕?可是,这技术可靠吗?


据了解,这项技术起源于国外,至今有百余年历史。


1847年,辛普森首次用乙醚为一位骨盆畸形的产妇进行无痛分娩;1853 年,英国女王维多利亚在生育第八子时吸入氯仿来缓解产痛;分娩镇痛出现后不久,美英妇女便发起社会运动,让所有女性,不论贫穷富裕,都能享受这种人性化的分娩方式。


而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硬膜外镇痛形式的分娩镇痛大幅流行,据当时的数据,1981-1997年间,在全美各大医院,这种镇痛分娩的比例就达到2/3。


椎管内分娩镇痛是迄今为止所有分娩镇痛方法中镇痛效果最确切的方法(by百度百科)。


可是,别误会亲爱的——用了这种技术,不见得所有人就一点都不疼。


在给产妇施行分娩镇痛麻醉时,考虑不影响产程和胎儿安全的原则下,把分娩疼痛降到最低,但保留子宫收缩和有轻微痛感。


可是,这种“无痛”的效果已经被很多国内产妇求之不得:美国61%的产妇可以用的“无痛分娩”,在国内,只有不到 1% 的幸运儿能采用。


其余约99%的顺产产妇,基本要遭受仅次于烧灼的剧痛和肝肾结石的绞痛的产痛:像五脏六腑错了位在肚子里翻滚;像几十把电锯在肚子里同时开工;像有人把自己的身躯生生撕开……


80年代改革开放后,分娩镇痛和重症监护几乎在同一时期重新起用到2011年,重症监护几乎遍及中国每家医院,而麻醉医生 24 小时不离开产房的分娩镇痛没有大面积普及。


对此,知乎用户“丁香医生”说:“中国现行的公共政策评价体系里,女性舒适度的提升似乎并不在这个考量范畴里,推行无痛分娩显得“不划算”。


或许是“打无痛会对产妇腰椎有影响,或是影响孩子”的观点,或许是成本高,按国内医保报销的标准很难推行的现状,中国孕妇选择分娩时,大多还在忍受这种痛苦。


更多内容欢迎添加“加凯小助手”微信

jiakaiyimin

*扫描下方二维码,或添加上方微信号